此行到無錫,得參觀「鴻山遺址」,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墓葬群,有二千多件出土文物,可以見到當時的吳越文化。 遺址近太湖邊,屬於江蘇無錫市鴻山鎮的地域,是故得名。鴻山鎮是新發展區,四周公路環繞,因此交通...
閱讀全文王亭之專欄
魚與熊掌
杭州市區不可住,車堵人擠,熱鬧得已無文化。西湖的名勝區亦已受商賈之氣污染,亦非可住之地。 然而西湖雖小,但仍有可避商囂之處,只須不走旅遊區,找個小地方來散步,依然可以領略煙水之氣,由白居易到蘇東坡,一...
閱讀全文李偉超拍照
鄺諤翁向王亭之出示他的一張照片,側側身,微微笑,風神清朗,拍出他的氣質。王亭之見此照片怦然心動,立刻問是誰的作品,諤翁於是介紹老攝影家李偉超跟王亭之認識。 既見面,關宗耀醫生從旁介紹,偉超先生的人像攝...
閱讀全文淡粧濃抹總相宜
赴大陸講學,沒想一去就是五個月,期間在杭州逗留最久,經歷暮秋、嚴冬、初春三個季節,從欣賞遲桂花,到賞白梅,終於看到西湖邊上的楊柳與桃花。 此番在杭州一住,也終於愛上了杭州。前度來遊為導遊所誤,只去看商...
閱讀全文湖邊動脈楊公堤
西湖以「蘇堤」、「白堤」馳名於世,紅桃緣柳,春晴時彷彿隔簾窺粧。然而靠著西湖邊卻有一條新開發的「楊公堤」,據說是記念一位清廉的杭州太守,又有人說,這位楊公只是官階相當於太守,並未做過杭州的父母官。 楊...
閱讀全文不斷的斷橋
杭人有諺語云:「斷橋不斷,孤山不孤」。且不論那孤山,只說斷橋,明明平平整整,何以稱之為「斷」。杭人云,於雪天時雪蓋橋梁,遠望過去,橋便似斷。這話靠不住,有那座橋梁於雪蓋時不是如此,故此實無非附會之言,...
閱讀全文「靈竺」古佛地
杭州佛寺的第一所,為孫權所建,用以迎接西域僧人康僧會,名為建初寺,其時為西元二四七年。 後來西天竺僧人慧理來到武林山,即在飛來峰下建靈鷲寺,時為東晉咸和初年,約西元三二八年頃。再兩年,建靈隱寺,至今唯...
閱讀全文杭州四高僧冤獄
談到杭州的佛教,難免想到明初杭州四高僧所遭的冤獄。他們是蓮池、紫柏、憨山、藕益,在佛門皆稱為大士。 蓮池即雲栖大師,他本屬禪宗,後來又弘揚淨土,卻專研華嚴宗的教理。他曾在杭州淨慈寺講《圓覺經》,聽者萬...
閱讀全文碧眼高僧辨才
杭州歷代出高僧,有許多甚至不見於紀錄,然而在藝文中卻偶露一鱗半爪 ── 此中最為喧傳的高僧自然是道濟,即是濟公;少為人知者可以辨才為代表。 蘇東坡有一首詩,題為〈贈上天竺辨才師〉,此當為其守杭州時所作...
閱讀全文上天竺寺掌故
前文曾談到杭州三天竺,未細說上天竺寺,今且一說。 沿天竺山塢直上至深谷,即名為上天竺。此處群峰環列,名為香爐峰、獅子峰、卓筆峰等,上天竺寺即背諸峰而建。寺所在地,則名為白雲峰。山中有天然茶樹,所產即名...
閱讀全文杭州菜多外省味
談到杭州的飲食,可以說,如今已是「新派」當道,外省菜的口味竟成主流,例如每家菜館都有「廣式蒸魚」,是故杭菜的傳統便已漸失,只有幾家「國企」老字號還在撐著「杭菜」的場面。 這情形,恐怕跟杭州已多外來人士...
閱讀全文重整杭州飲食
杭州賣傳統菜的字號,首推樓外樓,以及仿其字號的山外山、天外天。拿樓外樓來說,亦只有西湖醋魚跟叫化雞做得好,恐怕許多杭幫菜都已失色。這比起蘇州的「吳門人家」,在發揚傳統菜式上可謂有所不如。 農家菜與土家...
閱讀全文杭州總印象
杭州市有一個節目,名為「印象西湖」,由張藝謀領銜主導,成為熱門的旅遊節目。王亭之本文,則想整體談一談「杭州印象」。 熱鬧中有寧謐之美、寧謐中又有熱鬧氣氛,是王亭之喜愛杭州之處。比如杭州人喜燒煙花,婚嫁...
閱讀全文《塘西花月痕》
黃滔老哥寄給王亭之的書,其中有一本《塘西花月痕》,乃報人前輩羅澧銘的力作,亦為胡爵坤兄主政《星晚》時邀得的猛稿。如今的副刊已無此類「連載」,於是讀者乃無稿可追,未免可惜。 《塘西花月痕》的歲月,非王亭...
閱讀全文永恒小家庭
如今流行小家庭,一夫一妻及未婚子女,那就是全部家庭人口。這小家庭制度其實有好有壞,壞處就是父母年老即無人照顧,倘若喪偶,情形更加淒慘。 子女毋須供養父母,亦不能說他們不孝,他們要納稅,所以養父母的責任...
閱讀全文「黃鶴樓」與「針嘜」
港客來圖麟都,給王亭之帶來三包「黃鶴樓」,此乃目前大陸最貴族的香煙,每包售價人民幣六百五十元,即一百加元一包,五加元一口。王亭之一邊吸煙,一邊自感折墮。 問「黃鶴樓」有何好處,便值得如許高價,答云,此...
閱讀全文「少」就健康
現在一提「健康食品」,一定說「少油少鹽少糖」,甚麼都少,就健康矣。 王亭之對此有點懷疑,因為如今的健康原則久不久就會改調。例如食油,十多二十年前提倡粟米油,於是花生油幾乎給趕絕,可是忽然又說粟米油有問...
閱讀全文懺煙
王亭之最受佛教人士詬病的痛點,是抽煙。許多人告訴王亭之,某人某人一提到王亭之,第一句話必然是:他抽煙(第二句話則是:他算紫微斗數)。 誠然,煙對於王亭之來說,甚於吃飯,如今年事漸老,遵醫囑減少飯量,可...
閱讀全文「營衛之氣」問題
現代人的抗病能力,真的可能已愈來愈弱,中醫的說法,叫做營衛之氣不足。 如今看新聞,久不久就會報道說,要小心甚麼甚麼菌,或者某處發現甚麼甚麼病毒。預防之法則唯一,勤於洗手。好像如今的人,每小時洗三四次手...
閱讀全文說「卑詩」
加國各省的中譯,最不令人開心的是「卑詩」。詩是民族的心魂,《詩經》、《楚辭》,以至漢代的賦與樂府,發展到唐詩、宋詞、元曲,即是幾千年的漢民族精神結晶,由明清至今,詩風漸弱,然而延綿不絕,是則焉能「卑」...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