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代山水畫家,黃賓虹與潘天壽的作品,都有個人的獨特風格,然而彼此又卻截然不同。 黃賓虹的畫極繁,尤其晚年目力減退之後,積墨寫山,遠望之但見一片墨韻,近看卻無一筆不交代清楚,絕不靠墨色來掩蓋敗筆。正唯其...
閱讀全文曲藝書畫
談傅抱石
讀傅抱石的畫,常常易生起兩種聯想── 直覺上,容易聯想到明末清初的石濤及龔賢,以及元代人物畫家張叔厚跟明代的陳老蓮。在感情上,卻常常聯想到飯顆山頭的杜甫,跟汨羅江畔的屈原。 傅抱石的山水畫,受石濤的影...
閱讀全文談趙崇正師
從來都很忌諱談及自己的師門,因為自己學的東西很雜,有些前輩,自己把他當成老師,他卻未必肯把自己看成弟子,為了避免攀緣,還是不談也罷。再說,倘若自己有所成就,擺師門來歷自然很令老師高興,若是一無所成,卻...
閱讀全文悼丁衍鏞先生
冬至後一日,適逢周末,難得閒散在家,正泡一壺清茶,翻幾頁破書消遣。梅創基兄忽然撥來一個電話,劈頭第一句話便是──丁公今日下午已經棄世了! 頓時,我不知道怎樣回答梅創基兄的說話。 哀傷,說不上。但這個訊...
閱讀全文小記趙是旦兄
亡友趙是旦兄的公子錫強君,數度來「八方藝苑」,商議替他的尊人結集出版遺作,態度誠懇認真,令人感到當今之世,難得還有肯賠錢紀念上一代的年青人,實在難能可貴。 事實上,是旦兄亦是近代廣東畫壇的奇才。他善於...
閱讀全文重新認識水墨畫的傳統
中國繪畫由偏重彩色,轉變為偏重水墨,是一個很大的發展。 在人物畫方面,唐吳道子可能是首重墨物的畫家。他的畫,世稱為「吳家樣」,其特點是筆似蓴菜條,焦墨痕中略染淡彩,這樣的畫法,分明是當時張僧繇重彩暈染...
閱讀全文經濟催生藝術流派
在明代以前,廣東畫家在全國畫壇中根本沒有地位。晚唐的張詢,宋末的白玉蟾(葛長庚),只是偶然的例外,而且他們的藝事在當時亦絕非舉足輕重。 到了明代,雖然出現了一位林良,以水墨淋漓的雄健之筆寫花鳥,一時與...
閱讀全文平心論嶺南派
自有「嶺南派」以來,即使在它聲勢最鼎盛的時期,藝術界對它的評論,一向都是毀譽參半。 批評它的人,一般只從「東洋氣息」著眼,說它輕視了國畫的寶貴傳統。而讚揚它的人,卻從「改革」這一點來著眼,說它為未來的...
閱讀全文「西畫」國畫化
「三遠藝展」的場刊,有陳士文先生的一篇「序」,全文如下── (一)藝術是大業,不是小枝;有遠用,不貪近功。 (二)化古就新,引新入古。 (三)西畫宜國畫化,國畫不宜西化。 (四)人人愛美,人人愛藝術,...
閱讀全文再談「西畫」國畫化
金嘉倫兄讀過筆者《『西畫』國畫化》那篇文章之後,給筆者寫了一封信,態度嚴肅,討論問題之心熱烈,況且問題又具普遍意義,故筆者也不能不在此討論一番。 金兄說,陳士文先生的提倡,會抹殺現代繪畫創作的多樣性。...
閱讀全文《中麓畫品》──吳派眼中釘
從來論山水畫,都喜歡抬舉「吳派」,而貶低「浙派」的價值。這種成見,明顯是受到董其昌的影響。及至清代,四王畫派盛行,「浙派」的地位更每況愈下,流風所及可也真綿遠,至今寫「浙派山水」的人依然不多。 為「浙...
閱讀全文小論畫品
前人評畫,喜歡標舉「神品」「能品」「逸品」之類的名目,實在不是沒有理由的。 因為這些「品」的制訂,目的只是為了欣賞者,而不是為了創作者。──換言之,對藝術的創作者來說,「品」是不能追求的。倘因自己的畫...
閱讀全文談「明銳」
曾經看過一篇文章,作者親自看過關良寫畫。他報導說,關良運筆其實很慢,並不如一般人所想,以為是一揮而就。 這報導很能打破一般人的成見。因為在心目中,我們總有一個牢不可破的印象,認為「寫意畫」一定畫得快。...
閱讀全文論畫題與出術
曾經有人教訓過筆者──一幅畫的價值,在畫的本身,不要對畫題那麼重視。 這道理自然說得很對。畫題常常是後加的,而且有時更是後人所加的,後加的東西,當然與畫的本身無關。 但有一類畫題,卻與藝術批評有絕大的...
閱讀全文氣韻的動靜
鮑少游先生將應邀在香港大學舉行一次演講,蒙他青眼,將講稿出示,其中關於「氣韻之動與靜」,筆者覺得實在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題目。 「氣韻生動」,一向是對國畫最高的評價,而國畫家亦莫不傾心追求這種境界。其實...
閱讀全文疏體與密體
呂鳳子有一首論畫詩── 「獻之初傳一筆書,探微續傳一筆畫,書畫同分疏密體,同從疏密求變化。疏患易散密易促,難布置哉此空罅。願教記取二字訣,『讓就』長如相迎迓。」 這裏所說的「一筆書」和「一筆畫」,是「...
閱讀全文試從極端窺看
有一位繪畫界的朋友對筆者說,目前香港寫畫和學習寫畫的人,數目超過一萬。他的說話,嚇了筆者一跳,因為局面既然如此雍雍熙熙,還怎能說香港是文化的沙漠? 但事實上,香港依然是文化的沙漠。 因為數字暫時還不能...
閱讀全文空白與餘紙
「空白」,也許是國畫的最大特色。 八大山人有一幅畫,只在紙下方畫三尾小魚,此外除題識外便都是空白。 高劍父先生也有一幅畫,寫「玲瓏骰子鑲紅豆,入骨相思知未知」之句,整幅畫面便只是三顆骰子,依面積算,大...
閱讀全文應提倡「一筆不苟」
謝稚柳伉儷的畫,在香港舉行展覽,高伯雨前輩於他報為文,盛讚謝畫依然一筆不苟,筆者對此深有同感。 「一筆不苟」,絕不是如某些人所譏評那樣,認為即是「板滯」,或者「缺乏現代精神」,而是創作態度嚴肅的表現。...
閱讀全文何嘗霸悍
《潘天壽常用印存》中有一具印章,文曰──「一味霸悍」。畫家用印,其印文常與畫家的畫風吻合,潘天壽肯用這面印,顯然他並不以「霸悍」為非。 但這卻很可能會造成誤會。因為目前的流行書風與畫風,正是「霸悍」一...
閱讀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