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迦世尊答文殊問,說言:「善男子。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,名為圓覺。流出一切清淨真如,菩提湼槃,及波羅蜜,教授菩薩。」
依此,便知「圓覺」是大陀羅尼法門,亦即一大總持法門,總持正法及種種異門法。由這法門「流出一切清淨真如,菩提湼槃,及波羅蜜」,這些便可以視為由圓覺陀羅尼門流出的法異門,這樣一來,便知這法異門其實包含了中觀與瑜伽行種種教授,這些法異門的證量,可以說為真如、實際、實相、般若、人無我、法無我、如所有智、盡所有智等等。
說本經為偽作的人,最主要的理由是,本經所說不同於其它經典,這真是很奇怪的理由,如果每本經所說相同,釋迦便只是一個語文教師。現在這本經,是將許多法異門歸攝入一大陀羅尼法門,這個「歸攝」,當然不同於分別而說的法異門。現在的人很喜歡談科學,一發現科學所說的現象同於釋迦所說,那便歡喜得很,這種心態,可以說是將科學凌駕於佛學之上,好吧,那就可以問他們,為甚麼愛恩斯坦可以超越牛頓,釋迦卻不可以用一大總持法門來超越方便而說的法異門,為甚麼他們不質問愛恩斯坦,他所說的跟牛頓毫無相同之處。可是這樣無理之理,卻令本經受到損害,現在肯講《圓覺經》的人相信已經不多了,是故釋迦的密意、釋迦的究竟見、釋迦所現證的本覺,便都受到損害。
接着看經文:「一切如來,本起因地,皆依圓照清淨覺相,永斷無明,方成佛道。」
總攝諸法異門的圓覺,說為「圓照清淨覺相」,「圓」是圓滿,「照」是照一切法,由「圓照」而起「清淨覺相」,復由「清淨覺相」圓照一切法。這便是圓覺。這其實是兩種智,根本智與後得智。
由圓照而得清淨覺相,是現證根本智,於是由現證而得成佛。同時,無間而起後得智,此後得智即能圓照一切世間諸法。根本智與後得智恆時雙運,因此便可以說圓照與清淨覺相恆時雙運,這才是圓覺大陀羅尼門所說的「圓覺」。本經所說,即此「圓覺」。這「圓覺」的功能,是永斷無明,成就佛道,所以成佛便是起圓覺心。
對凡夫來說,如何能斷無明,是很根本的問題,因此本經指出,凡夫執實一切妄相,實如「病目見空中花及第二月」,無實而見為實,如夢中人,執夢境為實,亦如見空花,於無生處見為生。所以,「如來因地修圓覺者,知是空花,即無輪轉,亦無身心受彼生死。」說之為「無」,並不是由作意令之為無,應該認識輪迴生死,本性為無,譬如空華之無、夢境之無。
由此當知,破除無明,實在應該由「本性」來認知。所以,種種法異門說空都不究竟,例如說「唯識無境」、「緣生性空」,都只是有作而成空。在《大寶積經‧無邊莊嚴會》,釋迦說三陀羅尼門,說的便是本性空了。
欲知何為「本性空」,便應了知如來藏(所以下文才會說到如來藏),如來藏是佛內自證智境上,生起一切世間的一切法(隨緣自顯現而成生),所以一切世間的一切法,其自性都是智境的本性,此如一切鏡影其自性必為鏡性、一切水中月影其自性必為水性,這便是以本性為自性,當說本性空時,自性亦必然是空。所以經文才會說:「善男子。如來因地修圓覺者,知是空花,即無輪轉,亦無身心受彼生死。非作故無,本性無故。」
凡夫當然不能覺知自性無,所以才要修行圓覺。圓覺法行,即經文所說:「彼知覺者猶如虛空,知虛空者即空花相,亦不可說無知覺性。有無俱遣,是則名為淨覺隨順。」
圓覺有如虛空,因為虛空是比喻如來法身,亦即比喻佛內自證智,覺此智境即是圓覺。然而對此圓覺卻不能「有知」,亦不能「無知」。若落有知,即執實虛空,如是所覺便不成圓覺,只是行人的心想(由心建立的概念),是故經文說「知虛空者即空花相」,便是行者的心相有如空花,既如空花,其覺便不能稱之為「圓」。相反,當然亦不能對覺無知,若無知於覺,人便有同木石,是故修行圓覺便不能落有知無知兩邊,這便叫做「淨覺隨順」。
既知隨順淨覺要「有無俱遺」,經文便接着說:「何以故?虛空性故,常不動故,如來藏中無起滅故,無知見故,如法界性究竟圓滿遍十方故,是則名為因地法行。」
由此足見修行圓覺,其實是要現證如來藏的境界,更可說為是要現證如來藏中無起滅的境界,必須由入此境界得覺,才是圓覺。如來藏境界亦可方便說為法界,所以便可以由觀修法界入深般若波羅蜜多。是即為「因地法行」。
學佛欲不墮邪見,如上所說者必須了知。今日依邪見來誹謗圓覺及如來藏的人甚多,所以才是末法時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