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切幻相永滅,便得清淨,這清淨的境界即是法界。但法界亦能顯現幻相,所以如來法身上便能有種種識境隨緣自顯現,釋迦用清淨摩尼寶珠為喻,寶珠可以映出五色,此五色無非幻相,可是愚癡的人卻說寶珠實有五色。對現代人應以水晶為喻,水晶只是映出五色,並不是具有五色。我們看水晶這點是紅,換一個方向來看卻是藍,便應知紅色、藍色都不是水晶的本色,所以世間一切顯現,並不是法界的本相顯現,只是幻相。有如暗中見水晶,色光不顯,那便是幻相得滅,所見即為水晶的清淨相,亦即能以圓覺妙心覺知法界。
關於法界,實不能用言說來形容,因為明明說是不可思議境界,可是許多人卻偏想用言說來為法界作定義,因為說得玄,所以反而將法界弄得不明不白,其實法界非常簡單,就是佛內自證智境界,也可以說是證智成佛的智境,對這境界,不能用任何言說來形容,佛亦不能,因為佛亦只能用圓覺妙心來覺知這個境界。若要言說時,佛可以將此智境說為佛身,亦可說為佛智,更可隨緣安立為法界。此身、智、界三者,無有分別,同樣是一個境界。能這樣如實理解法界,便無須用多重觀想來作法界觀。
於本經中,先說菩薩身心於法界中顯現,實即說菩薩於法界中證智。若能證智,便見身心都是圓覺淨性,此時即離一切幻垢。這就好像見到水晶光點的人,不實執此點為紅色,那點為藍色,紅與藍都是幻相,若執着紅色的一點,藍色的一點,那便落於幻垢,若知無論紅藍,都是隨緣自顯現的幻相,並不真實,換一個角度來看,紅、藍兩點光色可以變成藍、紅,那便見到水晶光點的實相,如是即名離幻垢。所以幻垢並非法界本身所有,只是人由心識在法界上虛構成幻,幻相由心自造,亦可由心解脫。
由是接着說心離幻垢後的三重抉擇,用以決定法界。
第一重抉擇是離言。依經文的次第,由得圓覺便可以抉擇自心清淨,由自心清淨便可以抉擇六塵清淨,此二者清淨即是能所清淨。覺不落能所,既無能取之心,便無所取的六塵。
由心清淨便見六根清淨,由六根清淨便見六識清淨。由六塵清淨便見地水火風四大清淨,由四大清淨便見十二處、十八界、二十五有清淨。二十五有即是「四洲四惡趣,六欲併梵天,四禪四空處,無想阿那含」,此二十五處已包含三界一切世間。
由此一切世間清淨,便見出世間諸法如「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四無礙智、佛十八不共法、三十七助道品清淨,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一切清淨。」
凡此所說清淨,其實都是離名言句義而得清淨,因為既離名言句義便無分別、無作意。所以經文接着說「一切實相性清淨故,一身清淨;一身清淨故,多身清淨;多身清淨故,如是乃至十方眾生圓覺清淨。」若作推廣,便可由身推至世界,說言「一世界清淨故,多世界清淨;多世界清淨故,如是乃至盡於虛空,圓裹三世,一切平等清淨不動。」這裏說「盡於虛空」,即是周遍一切界,說「圓裹三世」,即是超越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時,既對時空都依圓覺而覺,便能證入離言的清淨大平等性而無變異,是即證入法界。
第二重抉擇是證法界的覺性無礙、無變異。
既得證入法界,那麼,證入法界的覺性又復如何?
經言「虛空如是平等不動;當知覺性平等不動;四大不動,當知覺性平等不動;如是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平等不動,當知覺性平等不動。」
此由虛空、四大,乃至八萬四千陀羅尼門的平等不動,來決定覺性的平等不動。亦即由輪迴湼槃的一切法平等不動來決定覺性。
說為平等,便是無礙,因為若不平等,便有高低、上下的分別,是即不能周遍,不周遍便成障礙。此如水晶,若執實一個角度來看,便只見到此點顯為紅色,那點顯為藍色。這樣便因執實角度而成障礙,不能見到水晶每點都可顯現為種種色,若無此人為障礙,能見水晶上諸色周遍,這樣便是平等。
說為不動,便是無變異,一切法於法界中顯現,法界不受一切法的名言句義污染。此如水晶,一點顯現為紅色,但並未污染水晶變為紅,水晶依然是清淨的水晶,這樣就可說為不動。
這種觀想,華嚴宗說為「理事無礙」,覺性是理,虛空四大等是事,理與事都平等不動,是故兩不相礙。
第三重抉擇是觀法界含容一切法。
由上來抉擇,現證覺性周遍法界清淨不動,便當知一切法亦周遍法界,六根、六塵、四大周遍,乃至陀羅尼門周遍法界,因為一切法都由覺性顯現,而且如上文所言,圓滿三界、圓融三世。
如是,由妙覺性遍滿法界,而知根塵雜遍滿法界無壞無雜,乃至陀羅尼門遍滿法界無壞無雜,這便是法界非一非異。由一統攝種種法,由種種法而成為一,這樣一來便可以說,法界與一切法無有分別,或說一切法無有分別即是法界性。華嚴宗依此說為「事事無礙」,這便如「百千燈光照一室,其光遍滿,無壞無雜」,因為燈光不礙燈光,一光入眾光而無壞,眾光入一光而無雜。
不只《圓覺經》,其實凡說了義經時,佛都指出在塵影如幻的世間中,一切法都融於法界,同時,離塵影世間的無為法境界,以及報身佛的諸淨土,亦都融入法界。總的來說,凡有幻相顯現者,悉皆融入法界,這便是觀修如幻的現證。
這三重抉擇,用甯瑪派的道名言來說,第一重離言,即是建立清淨;第二重決定覺性,即是建立大平等性;第三重觀法界含容一切法,即是如來法身及其功德周遍一切法,這便亦是大圓滿道之所現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