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位問佛的菩薩是辯音,依問觀修道,則是第七位。
上來答威德自在菩薩問,現證圓覺有多少種觀修方便,佛答有奢摩他、三摩缽提、禪那三種。現在辯音即承上來所答,問佛,依此三種觀行,可以建立多少種修習方便。
為甚麼有這個問題呢?這有兩種原因。
第一個原因,是因為行者凡作觀修、觀行,必須交替,最明顯的是二地至十地,這九個地位上的菩薩,根本沒有新的觀修方便,只是依前所作的觀修反覆交替修習,如是即能由二地次第超至十地。這在《解深密經》便稱之為「事邊際所緣境事」。在十地時,亦只是反覆修習,當去除兩種愚、一種粗重後,便能入無學道的如來因地。
第二個原因,是因為行者各各根器不同,所積的資糧亦不同,所以於交替修習中,便有不同的交替。譬如甯瑪派密乘行人,有三種觀修方便,於交替時,可以單修生起、圓滿、生圓雙運,亦可以作先修生起,再修圓滿與生圓雙運的交替,或先修生起與圓滿,再修生圓雙運的交替,如是種種不同的交替,便恰恰是辯音菩薩之所問。佛答問時,說二十五種修習,便恰恰是甯瑪派觀修的交替修習。
在密乘的文獻,筆者未見具體指出種種修習,在《圓覺經》,佛則說為二十五種,這可以供甯瑪派行人參考,而甯瑪派的三種觀行,如何成為交替修習方便,亦可以供顯乘行人參考。其實法門的觀行與修習,本來無有顯密的分別,在釋迦時代,以至釋迦湼槃後的一段時期,作觀修、觀行修習的行人,未見有說為顯宗與密宗的分別,此如龍樹,顯然修習密法(其實當時未稱為密法),又如無著,當然修習密法,因為他說瑜伽行,但龍樹與無著,卻實在是顯乘的大宗師。明白這種情形,便知道《圓覺經》所說的二十五種修習方便,與甯瑪派的交替修習相同,便是理所當然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