語貴吉祥,這不是迷信。抗日戰爭初起時,廣州流行一句童謠:「個個孭個袋,唔孭唔自在。」(人人都背着一個包袱,不背包袱就不得自在。)這句童謠流行了一兩年,日軍就攻入廣東,廣州人紛紛逃難,其時還流行用包袱來背衣物,逃難的人真的是「個個孭個袋」,廣州人才知道這句童謠的應驗。
如果翻查史籍,還有很多童謠的故事,我在《方術紀異•謠讖篇》便多有紀述,現在只說一個故事,東魏孝靜帝時流行一首童謠,說道:「馬子入石室,三千六百日。」當時無人能夠解釋童謠的意思,後來高洋廢孝靜帝自立,國號北齊,政府的辦公地設石敬塘的故居,那時候人們才知道何謂「馬子入石室」,高洋生於馬年,是為「馬子」,「石室」即指石敬塘的故居,於是預期北齊只有十年氣數,因為童謠說是三千六百日,後來果然北齊只有十年氣數。
看中國大陸的電視劇,常常聽到「掛了」之聲,一打聽,原來這是大陸人的口頭語,他們講電話收線,不是向對方說再見,而是說「掛了」,意思是掛電話了,這真是不祥之甚。甚麼叫做「掛」?說某人死了,便說「某某掛了」,為甚麼死亡叫做掛,因為人死之後,要掛喪幡;和尚道士做法事,又掛靈幡;家人穿喪服,稱為掛孝。由於這些「掛」都是喪禮所須,所以人死便稱為「掛」。此語傳至廣州,便變讀為「瓜」,所以廣東人說人死,便說這個人「瓜了」,其實即是「掛了」。在語音上完全同普通話「掛了」之聲,聽起來覺得十分不祥。迷信科學的人會認為王亭之迷信,這些事很難爭論,反正電話收線有許多種說法,例如說「再見」,洋化一點說「bye bye」,還可以說「收線了」,為甚麼偏偏會流行「掛了」呢,王亭之擔心,是不是會有天災人禍流行的兆應,不知道說普通話的人可不可以語貴吉祥,不要老是「掛了,掛了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