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亭之新年喜吃兩三餐齋,齋菜之中,最喜用菜遠北菇扒齋燒鴨。
或有非王亭之者曰:此蓋齋口不齋心矣,既食齋,又要食齋燒鴨,何其俗品也。唉,這樣的「聰明話」,說一次兩次就夠了,說得太多,便反而顯得說者自己過份着眼事相。
況且,齋燒鴨之類食譜,事實上並非由佛門傳出,其來源可追溯自宋代。
北宋定都汴京,雖然亦有賣山珍海錯的酒樓,但一般老百姓的吃用,相信不及全日香港食家之什一,所以便有諸般仿作,在小酒坊出售。這些仿作,當日明稱為假乜乜。
──例如「假河魨」、「假元魚」、「假蛤蜊」、「假野狐」、「假炙獐」。甚至當時皇帝生日(即所謂「天寧節」),宰執親王宗室百官入大內上壽,排開御宴,亦有「假沙魚」、「假元魚」下酒。
照王亭之考證,「假元魚」即是「假水魚」,今日外江館將水魚稱為「圓菜」,蓋猶宋代「元魚」的遺稱也。香港人視水魚平常,唯當日汴京則此已為「海錯」,連皇帝都要食假水魚,蓋因難得之故耳。
既然流行「假」食,而「假」食的滋味又別有繫人心處,這些食制便一直流傳下來。
民間偶然持素,便會想到可以吃用素料仿製的菜式,因此南宋時的素食,便有「假羊事件」、「假白肚」、「假熝雞」、「假沙魚羹」等食譜,備見於宋人的筆記。
現在的「齋雞」、「齋燒鴨」等,蓋不過古代「假」食的遺制而已,素菜館賣這類菜,並不為過。我們今日倒不必一本正經加以責難,認為是「齋口不齋心」,甚至以為是佛門之玷──其實素菜館賣齋,關和尚甚麼事,何必牽藤引葛,將北宋的遺風加以苛評耶。
「齋」亦不等於「素」,明著於佛典,只可惜喜歡駡「齋燒鴨」的人,總不肯翻書。
王亭之談食
出版日期:一九八七年二月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