雞與醬料

王亭之近日狂讀古代食譜,忽發奇想,假如有一家食肆,能依足食譜所述,將歷代的菜肴製出,以自助餐形式供客品嘗,蓋亦未嘗非盛事也。

光是一隻雞,由宋代至清代,食譜所記,製法已有二十種之多,代代調味不同,火候亦異,由此蓋可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口味。

若再加上現時泡製雞隻的方法,精選十二種選出,則顧客一面吃,一面便能涵蓋古今,斯乃可謂為「文化」矣。

古代食譜甚重醬料的泡製,蓋古人聚族而居,一家動輒數十口,多者可二三百,關起大門儼然一個小村落,所以家廚清供,非自製醬料不可,原汁原味,大勝買自市廛。

今日社會,根本已無可能自製醬料,為人老婆者,煮即食麵尚且只想煮一碗,同你晒醬晒腐乳豈非發夢。

不過關於這方面的資料,對食肆則仍然有用。古代的「橙虀」、「蒜油」之類,一個「下雜」即可以配製,以之供客,何等骨子,不勝千篇一律供應辣醬芥辣耶?只可惜香港食肆中,除潮州館子外,竟無人注意及此也。

潮州館重醬料,是真真正正的飲食文化。連炸豆腐都有特備的白醋,吃魚則蘸豆板醬,諸如此類,均可見其來龍去脈乃承自宋代的食制,只可惜潮州雖多才子,卻無人寫一本「潮州醬料考」耳。

廣府人往日家廚亦重調醬,甚有「閨中素手試調酼」的風韻,正因無人考究,遂致辣醬當道,鄙之甚矣。

故如用古人調醬配味之法製雞,跟今日的製雞法比較,則何只發思古之幽情,簡直能夠提高用醬料考究的風氣。

重雞不重醬,猶重「直接選舉」而忽視選民,其可耶,其可耶?

王亭之談食
出版日期:一九八七年二月

 

back cat forward 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