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的聲調分平、上、去、入,再分陰陽,是自然而然的聲調,是即所謂「天籟」。你讀平上去入四個字,其實就讀出了四聲,平字平聲、上字上聲、去字去聲、入字入聲。
隨便舉一個平聲字,稍為知道平上去入的聲調規律,就可以讀出四聲。如「人」為陽平聲,四聲即為「人、引、孕、日」;「因」為相應的陰平聲,四聲即為「因、隱、印、一」。
這四聲,讀順了口,連小朋友都容易學識。再舉一些例 ── 中、總、眾、竹;通、統、痛、禿;陽、仰、讓、弱;山、散、傘、失。
熟了由平聲切四聲之後,可以隨便找一個字來認識四聲。如「賀」字,稍加思索即知其四聲為「何可賀學」,那麼,「賀」字就是去聲了。「何」是陽平,相應的陰平是「呵」,因此就知「賀」為陽去聲。何大博士的「正音」或「正讀」,學之何可賀學也,簡直是中毒。
至於陰陽,陽聲的音值較低,陰聲的音值相對高很多。所以粵劇界將陰聲稱為「尖」、陽聲稱為「沉」。
我們將老陳唸為「老診」、黃仔唸為「枉仔」、綜合讀為「宗合」(錯綜則不變聲調,仍讀為「錯眾」) ,即是將陽聲 (沉聲) 變讀為陰聲 (尖聲) ,是始自然。
(查字典 十之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