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時代改變,廣府話許多詞彙都漸喪失。王亭之吃「蔥油雞」,語人曰:「蔥好味過正飣」,聽者即問:「正飣是甚麼?」足見「正飣」此詞已失。
「飣」本音「釘」,廣府話將之轉讀為陰去聲,即如「落定」之「定」音。本義為盛食物的盤,轉義為盤中的食物。例如蔥油炆雞,雞是盤中的主食,是即為「正飣」,蔥只是配菜;又如豆腐蒸魚,則魚為「正飣」,豆腐是配菜。幾十年前的省港澳人,無有不識何謂「正飣」者,不知詞彙何以忽然消失。
又、「飣」本來指「看菜」,即是陳列菜果於席面上,但不堪食,席上客只看陳列出來的花樣,是故稱為「看席飣坐」,飣坐者,謂坐而不動。所以站在書局中一味看書而不買,便叫做「打書飣」,此時「飣」即讀回本音「釘」,因此,又可以叫做「打書釘」。
此外還有「餖飣」一詞,讀為「豆釘」。唐代《食經》說,將五色小餅堆砌在盒中(當然砌成花樣),即名「餖飣」。王亭之小時候還見過蘇州寄來的餖飣,五色小餅形小如小指甲,砌成壽桃、桃葉、猴子、山石,蓋乃祝壽的禮物。
廣府人將「餖飣」一詞用來稱小孩子,這詞彙則至今未失焉。
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
2007年10月15日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