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食制以「壽司」最為叫座,那是特好的壽司,非圖麟都濫竽充數者流。王亭之在京都浮舟園吃過一次,沒齒難忘。
這壽司,相信是唐代時由中國傳入日本,因為唐代京師的「饆饠店」林立,有志怪小說云,有人遇到兩個差人,見其服色似公差又不似公差,而且行藏有異,便一時多事,走過去跟他們打招呼,問他們是不是外鄉人,還帶他們去「饆饠店」飲酒。酒後,兩差人透露身分,原來是來人世勾魂的陰差。一打開勾魂簿,其人名字儼然在內,他連忙向二陰差求告,於是陰差便將他的名字抹去(不是勾去)。
所謂「饆饠」,前人解釋謂即是裹魚生的飯團,是由西域傳來的食制,那就當然即是壽司了。
這食制,梵文名稱應即是pinda,d字不發音,是即為pi與na 二音,可是pi又應讀為bi,於是bi 即被音譯為「畢」、na 即被音譯為「羅」,因為是食物,故又分別加以「食」旁。
梵文pinda 意為圓,引伸即為祭祖專用的飯團,飯團內當然有餡,在印度未必用魚。只是傳入中國後,唐人即用當時十分矜貴的「鱠」來做餡,於是被日人學去,如今竟成為日本的食制矣。
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
2007年8月7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