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文匯慣稱之為「廣播員」的傳媒人士,可能以為,要將「呂不韋」讀為「雷阜圍」;要將「貝聿銘」讀為「貝月明」,不關他們的事,所以便堅持傳播病毒,毒害在加拿大學中文的青少年。因為他們常傳播的病毒音,只是「構」、「購」讀為「救」之類,不會接觸到「雷阜圍」。
他們應該注意及原則問題。如果承認「雷阜圍」是笑話,就應該反思這笑話從何而來,依何原則而導致。若原則有錯,便不能側側膊,避開病毒音的笑話來傳播病毒音。
十多年來,在他們的影響下,加拿人回到大陸廣府話地區,常常給人笑到面黃,連做生意都受到影響,如今香港的粵語文化傳播協會已收到一些人的投訴,目前正在整理核實。請問,違反生活語言而傳播病毒音,是否對觀眾聽眾負責任呢?
傳媒人士不必識音韻學,但亦不應該盲從附和、擇惡固執。客觀地看看香港學者、廣州學者的書籍與論文,就知道不應獨以何文匯為是。不應該的以「微敦道」來傷害香港人的感情、用「微撒」、「飯蒂岡」來傷害宗教人士的尊嚴,因為「微」與「飯」多是貶性形容詞。
這即是我們抗議病毒音的原因。(請上網支持,www.cantoneseculture.com)
(論「何氏病毒音」六)
加拿大多倫多星島日報
2007年2月5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