查字典找讀音,有時要十分小心。玆舉「捩」字為例。
如果查一般的粵音字典,多數只標出「列」音,所以「轉捩點」,人多讀為「轉列點」。
可是,如果查《康熙字典》,就會發現,原來這個字還有一個「麗」音,解作琵琶的撥子。這是唐代的用法,如今彈琵琶的人,相信已沒人會叫撥子為捩。
但這個「捩」字的「麗」音,稍為變讀,由麗音的陽去聲,變為陰上聲 (讀如「老黎」的「黎」),那卻是正常的廣府語音。
「捩橫折曲」、「捩舵」(將船舵扭轉以回航),都沒有理由讀為「列橫折曲」、「列舵」。非變讀麗音不可。
有些聲明不收口語「俗音」的字書,不收麗音及其變讀,可能以為那是「俗音」。查字典碰著這種字典,就失去一個讀音了。因為「捩舵」絕非口語,王安石詩:「東西捩舵萬舟回」,要讀這句詩,怎樣讀?難不成死守「文讀」、「俗讀」的規條,讀之為「列舵」耶?這樣讀時,神韻盡失。
所以如今實在欠缺一本完美的粵音字典,舉「捩」字為例,即可知矣。其實字書不收口語音,並非明智,更何況誤將不是口語音的字音亦屏斥不收,那就更加古板。
(查字典 十之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