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茅山的天神下降

王亭之說凌空懸索的繩技,由西域傳來,並非生安白造。因為在敦煌石窟中便有一幅北魏時代的壁畫,畫着這戲法的表演情形:在地上搭一個三角形的圍幕,從圍幕中,筆直地凌空懸着一根繩索,有兩個人伏身在繩索上,手舞足蹈地沿着繩索上天。

不只如此,就在四十年代,王亭之有一位表叔在印度經商,據他說,還見過印度魔術師在表演類似「天宮偷桃」的魔術,不過不是偷王母的蟠桃,而是偷大梵天王(即是香港人稱的「四面佛」)的芒果。同樣是叫一個小孩子爬繩上天去偷,芒果跌落來之後,同樣是跌下斷手斷腳,十足十《聊齋》故事的翻版。王亭之當時聽說,恨不得立刻去印度一次,不是取經,是看魔術。

這種凌空懸索的戲法,也是下茅山四大法術之一,不過表演起來又有點變化。

下茅山的法師一樣抛繩,但卻不是沿繩而上,而是有神將沿繩而下,在距地面七八丈處示現真身,這時,照例有雲霧興起。然而這也很容易解釋,天神下降,怎不興雲作霧耶?

可是這戲法卻亦有犯駁之處。既然是天神,駕着雲頭下來就是,何必要靠繩索才能下到凡間?然而因為表演得實在精采,所以看的人早已虔誠下拜,那裏還顧得懷疑。

上一篇 返回目錄 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