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件流入東瀛的《送子天王圖》,據朱省齋先生目?,為白麻紙本。唐代的吳道子會用白麻紙寫畫,當然是大有疑問的事,然而畫卷的線條又確是「吳帶當風」一派的描法,故倘若定為宋人的摹本,似應該沒有問題。
這畫不是吳道子的原作,更大的理由,是因為這卷畫所用的,根本是壁畫形式──甚至連用絹寫的「 畫」的形式都不是。紙卷的唐畫,唯一的可能,只是近日饒宗頤先生在「敦煌的畫」一書中提出的,為製作壁畫而留存的粉本,其作用是備將來修補壁畫之用。故唐末之世,吳道子的壁畫雖已幾破壞殆盡,後人則仍有摹寫他粉本的可能。
原來的底本屬於吳道子,除了衣紋描法可供參證之外,亦還有更大的理由。因為據歷史記載,佛教在唐代雖然鼎盛,但由於道家提出,老子姓李,是皇帝的祖先,所以自唐高宗元封二年起,道家亦便取得尊崇的地位。唐玄宗尋且置「玄學」博士,與儒學的學術地位平等。
開元二十九年,唐玄宗又建「玄元皇帝廟」祀奉老子,並以高祖、太宗、高宗、中宗、睿宗五代君主配祀。據杜甫詩,這祀廟的畫像即出於吳道子之手──「畫手看前輩,吳生遠擅場,森羅移地軸,妙絕動宮牆。五聖聯龍袞,千官列雁行。冕旒俱秀發,旌?盡飛揚。」(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詩)
今觀《送子天王圖》,淨飯王和大自在天的造型,均一如我國唐代帝皇圖像。脅侍的天神與天女,造型亦一如朝官與宮女。這種將天神天女人間化的特色,亦唯道教風的壁畫才有。因此不妨把杜甫詩中壁畫的場景,與《送子天王圖》聯繫起來。
筆者還有一個意見,認為佛畫的人間化,其實亦是受道教繪畫的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