談陳若海以甲骨文入印的文章發表之後,頗有人對筆者表示,曩日簡而清兄的尊人琴齋先生,即曾以甲骨文入印。言下之意,認為筆者對陳若海揄揚泰甚。因有此表示者不止一人,故不得不在此稍加說明。
自清末民初甲骨文面世之後,不久就變成「顯學」,印家企圖以甲骨文入印者,恐怕不只簡琴齋先生一人,家七叔少撫先生,曩年即曾為我治一閒章,即亦作甲骨文。因他是商承祚的嫡親舅父,對外甥的研究成就,自有相當濃厚的興趣,更因我當時正學篆書,獨對甲骨文摸也不摸,故他在印跋中還特別提到「契書最古奇,莫謂雕蟲技」,頗有鼓勵筆者的意思。但坦白說,筆者當時甚不以甲骨文入印為然,因無論琴齋先生及家七叔,入印的甲骨文都太規矩,逕依拓文,不敢大膽改動,刻起來章法也就有呆板的感覺。
然而陳若海之用甲骨文入印,卻「邪門」得很,改動拓文,甚且敢於據甲骨文的規律去造字拼字。這在守舊者看來,當覺不足為訓,但筆者卻認為這樣做絕對可以。
首先,前人刻印亦無不自行造字,所以秦朱漢白都不盡合「說文」。而一個字亦往往有不同的結體,結體不同,則因係照顧章法之故。前人治印既可以這樣,今人為甚麼又不可以「破體」呢?
其次,陳若海雖然不是以甲骨文入印的第一人,但他卻能表現出「動態」,這動態的取得,當然亦與他敢於「破體」有關,而這種重視動態,卻亦是合乎時代精神的。
當然,筆者亦並未認為陳若海以甲骨文入印已經成熟,譬如說,刀法嫌有火氣,有時經營章法不夠完整等等,這都是他不及前輩印人之處,補救之道,在於重視「筆墨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