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佳寧現象」在國畫市場

目前國畫市場有兩種現象,實足令人痛心疾首。

一種是,畫人藉着偶然的機遇,出頭露角,於是畫商乘勢力捧,不旋踵便製造出一個大師出來。

另一種是,畫人投海外人士之機,硬製造出一種面目,於是在「凡新便好」的吹噓下,一個大師便告出現。

前一種情形的代表,是范曾,後一種情形的代表是吳冠中。這兩位畫人,可以在短短幾年之內,忽然走紅,並不因為他們的畫藝,只是因為得天時地利人和。

其實我們只須平心一想,立刻就會明白真相。他們的畫,在國畫市場叫價甚高,如果價錢的高低,便可以代表藝術的高下,那麼,筆者很想請問一句:范曾的人物畫,吳冠中的山水畫,是否可以代表國畫在這兩個領域的最高水平?

筆者相信,即使是極力枱捧他們的人,也絕不敢說一聲是。范曾的人物畫,無非只是高級的連環圖,不值得討論,倒是吳冠中的「飛機山水」,值得一談,因為它畢竟牽涉及創新的問題。

如果問,國畫要不要創新?筆者可以說絕對須要。如若不然,至今我們便都要寫展子虔《遊春圖》模式的山水。──信便說一句,筆者因為批評吳冠中,立刻便被人派為保守黨,那只是蠻不講理的回應。然而由此亦可以見到問題的敏感。為甚麼會這樣敏感呢?無非只是害怕苦心樹立起來的偶像,給人戳破華麗的外衣。

但是,我們如果由頭檢討國畫發展的歷史,便會知道,一切創新都必不能脫離當時的文化背景,社會背景,但更重要的是,創新並不等要割斷自己跟傳統的血脈。所以由荊關董巨一變而為元四家,由元四家一變而為清初的四僧,我們都可以看到每一個時代的脈搏在跳動,但同時亦能見到他們的血緣關係。

如果用這樣的觀點來檢討吳冠中的「飛機山水」,除了他取景的角度,勉強可以說是適應時代之外,難不成他的山水畫,便能說是時代精神的代表?完全揚棄筆墨,只一味用乏的線條來切割畫面,則簡直是斬斷一切血緣。所以,筆者只覺得吳冠中的山水畫無非只是一種造作,很機械,是故他的「飛機山水」可以說是冷漠的,絲毫都感不到有半點感情。至少,他毫不能起移情作用。

當我們欣賞四僧的作品時,會感到移情作用相當強烈。為甚麼呢?只是因為四僧的畫不假造作而已。無造作便即是畫家寫畫之時,能夠賦以感情。這樣一比較,我們便立刻可以明白吳冠中的得失何在了。

筆者反對盲目製造「效果」,原因便亦在這裏。「效果」要靠拼命找新的工具來製造,而且要靠機械式的操作,那便只是工業製品而已。如果說這樣製造出來的畫,能夠有畫人的感情,那只是欺人之談而已。

也許有人會辯解,如今是機械文明時代,因此作畫機械化,便是時代精神的表徵。

這樣說時,便牽涉到深度的問題了。倘如機械化的畫就能代表時代精神,值得抬捧,那麼,電腦畫出來的畫,便應該更加值錢,一切畫人可以從此收筆,或者收起一切工具。

我們覺得,表徵時代精神,並不是這麼膚淺的理解。人寫出來的畫,跟電腦描出來的畫,最大的分別,恐怕即在於感情之有無。假如說因為是機械時代,所以畫人寫畫也可以機械,不須要投入感情,那只是強詞奪理而已。

現實問題,在於如今是一個商業社會,而且是處於新舊文化青黃不接的階段,因此商人便可以乘機蒙騙投資者來射利。由國畫收藏,變成國畫投資,也正是可以給商人利用的機會,投資者既不是收藏家,便缺乏前代收藏家欣賞藝術的深度,所以畫商才可以用種種後設理論來支持自己抬捧的對象。

如果這種作為,只損害投資者的荷包,那我們還可以默爾,因為我們沒有責任去保護一切投資者,無論投資者出多高的價錢去買一幅劣畫,也只是周瑜打黃蓋,一個願打,一個願捱。問題在於,由畫商營造出來的國畫市場風氣,已經危害到畫壇的創作,眼見不少有藝術才能的畫人,受人誤導,正陷於困境而不知脫困;許多已有基礎的畫人,又徬徨於如何硬擠時代精神,所以我們才不得不舉出一些例子,提出批評。

國畫投資者其實亦應該明白到,不良風氣實在也對投資不利。當佳寧股票在市場上也文也武之際,股市投資者未嘗不感覺到他的作風飄忽而且特異,但卻依然有人肯全力投資,便是當時受到許多不正確言論的影響,這些言論將佳寧神化,因此佳寧的一切行動都是天才行動,有人提出懷疑,立即就受到反駁,難怪一些投資者便以為自己買佳寧是最佳選擇。結果汽球一旦戳穿,投資者欲哭無淚。

所以,不良風氣不但有害畫壇,實在亦有害投資者。希望上面的分析,能得到讀者冷靜的考慮,千萬不可用「保守」二字,一棍打煞。

back cat forward 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