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波羅蜜多與彌勒瑜伽行 (六)

(原文收《心經內義與究竟義》)

談錫永

五、為說無間道,經言:「三世諸佛,亦依般若波羅蜜多故。」

此言佛之因地,故曰:「依般若波羅蜜多故」。言「亦」者,謂無間道上行人亦與修道上九地菩薩同為依止般若波羅蜜多。所謂「依止」,前已說為恆時住於觀行。

凡言「三世諸佛」,古代印度論師皆認為說無間道,或兼言無間道行人與佛,何以故?以「三世」已包括未來佛,是即為因地上之佛。彼等更無所作,唯住於般若波羅蜜多。無垢友言:是指其證覺前,於無間三摩地中已見一切相。故《現觀莊嚴論》云:「無間三摩地,一切相智性。」

此即謂無間道上所現證。其所緣行相,無垢友亦依《現觀》,說為「此所緣無實,是述主體念」(法尊譯為:「無性為所緣,正念為增上」)。即謂無間三摩地之所緣,即一切法實無自性。故說為「此中行相寂」。獅子賢(Haribhadra)疏云:「行相者,自性寂滅止性是也。」[1]

如是答無間道修證竟。

六、佛道三答,為「無上」、「正等覺」、「平等覺」。相應經文為:「證得無上正等覺、現起平等覺」(玄奘本作: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)。

初,無垢友釋「無上」為:「以更無現證、更無證境、更無成就可超越於此。」阿底峽則說為佛現證盡所有智與如所有智,即悲心之大與現證之大。其說盡所有智,實分三事而說。即:所緣境事、其後得因、得無上果。此即謂於所作成辦所緣境中,亦具此三者,可與事邊際所緣境相應。

次,無垢友釋「正等覺」為;無謬(離顛倒)故為正;於此(所作成辦所緣境事)中體性都為無有,故為(平)等;現證即便是覺。

阿底峽更釋之云:「正等」與「正覺」為佛現證之兩重自性,前者為悲心大,後者為現證大。前者即盡所有智,後者即如所有智。此亦無垢友釋所已說。

復次,略本無「現起平等覺」(abhisaṃbuddhāḥ)句,其略而未譯,以此句可直譯為「證正覺」,故乃統攝入前句。此處作「現證平等覺」,將「正」(saṃ)譯為「平等」,依無垢友。 

無垢友復釋此平等覺為圓覺。圓者,圓滿義。何謂圓滿?此即菩薩三大(悲心大、能斷大、證智大)之圓滿成就。彼三,分別為不可思議現證果與不可思議斷離果。無偏私而圓成教法,故為平等。(所謂無偏私,即如不偏於湼槃等。)

甯瑪派謂圓滿成就現證正覺,為平等性自解脫。其所言之平等,範圍較平等性智之平等為深廣,其基本義趣為輪廻湼槃平等,是故無縛無解,為自然智,超越緣起、超越因果、超越時空。此甚深義理,即其見地亦須由修習而逐步證知,否則便易流為口頭禪,甚為有害,故於此處不贅。(….待續)

 

[1] 見能海法師上揭書,頁90-91。

 

back cat forward home